发布时间:2025-02-18
■据证券日报 伴随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国外船东将订单投向国内船企(即船舶制造业企业)。近日,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多地发布了2024年船舶出口数据,彰显强劲势头。
船舶制造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制造业”“现代工业之冠”,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高度重视船舶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近些年,通过修订完善多项船舶技术法规、制定行动纲要等举措,推动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抢占先机,助力行业加速“驶向”海外高端市场,成效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12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1月份至12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7%、74.1%和63.1%,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50.3%、68.2%和55.4%。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出口船舶5804.0艘,同比增长25.1%;金额累计达3086.5亿元,同比增长58.7%。
船舶企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也格外引人注目。比如,1月25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330000万元至400000万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4260万元至104260万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1.58%至35.25%。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展望2025年,国内多地船舶出口的高速增长态势有望得以延续,全国船舶出口数量、金额亦有望在2024年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船企的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专家表示,预计未来数年,全球航运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我国船舶出口增长提供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国内船舶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产零部件的商业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夯实船企在绿色船舶和特种船舶上的优势,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