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钢铁“大咖”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0-06-09

新闻提要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钢铁及相关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从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多方面建言献策,补短板,促提升,使钢铁产业效率和效益更有竞争力。


何文波:

建议将钢铁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

“钢铁行业、钢铁产品被归为‘两高一资’行业、产品,15年来诸多限制钢铁行业发展的出口退税、环保、财政、贷款政策依然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建议,将钢铁行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同时不再将钢铁产品列入“两高一资”产品目录。

何文波指出,近年来中国钢铁业持续的科技进步使新型钢铁材料源源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并广为应用,较以往更轻、更薄,同时也更强韧、更安全,并具有更好的焊接性、可塑性和耐火耐腐蚀性。新型钢铁材料已使许多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了节能减排。

何文波介绍,10多年来,经过持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实践,中国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成效显著,钢协会员企业折合标煤的吨钢综合能耗已从2005年的715千克降至2019年的553千克,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当下,越来越多的钢厂已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已有57家钢厂登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钢厂榜单,有6家钢厂成为国家3A级景区、2家成为国家4A级景区。


高祥明:

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

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表示,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对于钢铁企业掌控战略资源、维护市场秩序、加快技术创新、协同合作,有着关键作用。下一步钢铁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具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国家相关部门可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二是在落实土地方面,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符合城市规划的不动产权等,应该尽快补齐手续,办理相关证照,为产权流动和企业上市奠定条件。三是加大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国家应该设立政府奖励资金,对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企业效益的举措给予奖励。四是在金融、证券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如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推出并购贷款,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黎立璋:

上市公司“绿色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三钢闽光董事长黎立璋建议,在加大国内废钢回收和应用的同时,可鼓励进口再生钢铁料,降低污染物排放,抑制进口铁矿石价格。他认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做到绿色发展,上市公司“绿色崛起”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黎立璋建议,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企业要有高质量发展意识,要体现责任担当。其次,要进一步研究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如果每家钢铁企业都能按照国家排放标准严格执行,行业高污染的帽子就可以摘掉。

黎立璋表示,三钢闽光大数据中心建设正在推进之中。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为公司今后的智能制造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在生产管控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打造智能制造的创新研发中心。在营销方面,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搭建,推进闽光云商业务拓展,同时,公司将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产供销一体化智能管控,从而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吴洪英:

以标准引领推动建筑钢高质量发展

“坚持标准引领,推动高品质建筑钢材迈向中高端。国家有关部门要有全国‘一盘棋’思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新国标。”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吴洪英建议。

吴洪英表示,钢筋新国标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当前建筑钢材市场出现的种种乱象,吴洪英建议,坚持标准引领,推动高品质建筑钢材迈向中高端。要本着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倡导,职能部门监管原则,从查找妨碍微合金工艺生产的高强抗震钢筋推广应用的自身主客观原因出发,对症施策,积极稳妥地开展推广和精准使用微合金抗震钢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