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30
信息来源:新华社
长协价、现货价两个价格并存,铁矿石进口资质散乱于112家代理商,由此导致的中国铁矿石贸易秩序混乱再次浮出水面,市场整肃迫在眉睫。中钢协人士日前表示,中钢协正在重新审查铁矿石进口资质,以结束目前112家具有进口资质代理商给市场带来的无序和混乱局面。
据悉,有关部门认为虚假繁荣是目前扰乱铁矿石价格体系、让三大国际矿商可以掌握定价权的一大症结。为此,将“考虑实施进口配额制,以便严格按需进口,防止造成市场虚假繁荣”。针对“按需进口,避免虚假繁荣”这一条,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和中钢协正在研究整顿措施,将采取关税和码头堆存费这两大杠杆,实行“差别政策”。
由于“力拓案”催生的中国铁矿石贸易秩序整顿,另外两家同为国际大矿商的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开始“寻找更安全、又不影响销售量的营销模式”。首先,“力拓案”给必和必拓提供了推行指数定价的机会,必和必拓看到了长协机制在中国的不安全性,而指数定价更加透明化。必和必拓认为,指数定价可以取代秘密谈判,也可以减少类似力拓案件的事情发生。其次,三大矿山中,淡水河谷的实力相对较弱,由于其受制于海运费,一直以来与力拓、必和必拓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如今,中钢协转为与淡水河谷谈判,淡水河谷拿到一个合理价格的概率也增加。但淡水河谷将考虑到长协谈判的安全性,可能对长协机制提出额外要求,以稳定其在中国的销量。也就是说,长协机制即使存在,也会在具体内容上发生改变,总的来说,更倾向于以市场价格为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