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11
信息来源:新华社
国家修订2005年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五年内国内将形成亿吨级钢铁大集团
由于钢铁行业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不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新政策已基本成型,目前正在征求企业及相关部门意见。权威人士透露,新政策显示到2015年全国将形成1到2个规模达亿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形成若干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团。而随着近期中澳政治关系的转暖,明年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有待突破。
参与新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表示,原来提出的一些政策目标和措施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旧政策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政策可操作性较差,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或拒绝执行,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其次是执行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5版政策中提到的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让中小企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最终带来了环境污染、集中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集中度不升反降,导致我国钢铁企业陷入被上游“卡脖子”的境地。这又导致最近几年决策层特别强调鼓励钢铁行业进行兼并重组。
在提高集中度方面,2005版政策中没有很好地估计形势。截至 底,全国出现了1000多家钢铁企业,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
此外,由于钢铁行业大发展,出现了严重依赖国外铁矿资源、铁矿石流通秩序混乱、全国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的一系列问题。
权威人士指出,新政策修订了包括中国钢铁产业定位、调整产业集中度、产业布局调整方向等10项主要内容,与旧政策相比,新增了循环经济和外贸政策两个篇章,在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后,还将做一些修改,预计今年年内可以公布,明年开始实施。
对于眼下即将到来的谈判,中钢协的态度一以贯之,即铁矿石价格应该符合实际市场状况,体现中国需求。
与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相比,中钢协的谈判策略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被动地“坚决不接受新日铁与力拓的长协矿首发价”,而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中国模式”:一是进口铁矿石结算周期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应价优;三是实行全国统一价格,确定了长期协议的供货商就不允许再向中国企业出售两个价格的铁矿石。
近期,随着中澳政治关系的转暖,世界三大矿商之一的力拓也频频向中方示好,力拓集团总裁艾博年近日表示,加强公司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该集团明年的首要任务之一。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以力拓为代表的三大矿山对于“中国模式”表示的明确认可,是未来“中国价格”形成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也是中钢协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加快推进中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已成为中方能否在铁矿石谈判中取得优势的前提条件。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于近期出台,该办法将在解决地方与中央企业利税分配上有实质的改变,这有利于宝钢、武钢等央企跨地区实施并购,从而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钢铁企业,这也是“中国价格”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