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03
信息来源:新华社
工信部委托冶金工业规划院举办“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众钢企为“十二五”规划建言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日前召集了国内30多家钢企代表,召开了一个名为“中国钢铁规划论坛”的内部会议,众钢企为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建言。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刘树苹在会上透露,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工信部将进一步推进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钢铁行业规划与下游行业规划的衔接,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以保证规划指导的及时性。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则表示,钢铁业“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联合重组、产业链建设”等。
“国家矿业公司”猜想
为铁矿石谈判建言,再次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鞍钢集团的代表认为,随着钢铁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我国钢铁业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将“非常强”,针对这一情况,应在规划上确定一个统一方向。来自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规划部的负责人建议,成立统一的资源采购公司,统一谈判、统一定价。目前,我国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企和贸易商共有一百多家,不但进口渠道极为分散,进口秩序也相当混乱。由于进口混乱,国外矿山可以先跟一家钢厂谈,摸清了这家钢厂的底线后,又在此基础上与另外一家杀价,这对整个谈判非常不利,导致中国钢铁业在成本上损失巨大。
对于这一建议,李新创表示赞同,如果能够统一铁矿石采购,铁矿石谈判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但业内分析师认为,成立统一的铁矿石采购公司,理论上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铁矿石采购涉及很多利益,要求每家钢厂交出铁矿石采购权,目前几乎不大可能。
联合重组“去政府化”
在谈到钢铁业兼并重组时,鞍钢集团代表直言:企业没有权利“自由恋爱”。
在其看来,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多体现的是政府意志,真正进行市场化并购的案例并不多。对此,重庆钢铁集团一位高层也深有体会:“联合重组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的问题,企业自身的问题容易解决。当年,政府要求重钢并购重庆特钢,对于这个事情,业内有个说法,病人背死人,意思就是,重钢本身问题重重,还要去并购一个亏损严重的企业。”
民营钢企河北津西一位负责人则强调,在兼并重组时,要防止“打着淘汰落后产能的旗号来搞国进民退,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义去兼并民营企业”。
李新创表示,在联合重组方面,“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应坚持促进兼并重组与控制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相结合;坚持尊重市场规则与政府推动协调相结合;坚持鼓励区域内兼并与跨地区兼并相结合,以跨地区兼并为主。同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充分兼顾各方利益,重视企业兼并重组后的整合和融合。
争议“沿海、沿江战略”
李新创表示,在产业布局上,“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依然要按照“内陆控制、沿江适度、沿海发展”的原则布局,重点在临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他同时指出,建设沿海大型钢铁基地,也必须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联合重组相结合”的原则。
在此背景下,对曾被发改委要求缓建的武钢防城港项目和宝钢湛江项目,李新创表示,这两个项目应该继续建设下去。今后,国内40%的产能要向沿海、沿江转移。目前,我国钢铁业总产能已超过7亿吨,这意味着有约3亿吨产能将继续向沿海、沿江转移或新建。但如此巨大的产能转移,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议,众多的内陆钢厂如何继续生存是主管部门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余钢铁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其在布局上存在不合理,不靠江又不靠海,还远离资源和市场,但目前的产业政策,并没有指出这类企业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进退。
重钢代表则直言,内陆型钢厂依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一方面,钢厂在废钢用量上将逐渐加大,而废钢集中在内陆;另一方面,内地往往是钢材需求地区。在产能转移时,应该考虑产品结构的差别。
而酒泉钢铁的代表虽然赞同“鼓励产能向沿海、沿江布局是一个趋势”,但亦强调,沿海、沿江布局的企业能否延续“资源和市场在海外”的趋势,是坚持产能转移的必要条件。前述重钢代表还称,如果内地的产能依然在持续增长,沿海同时又在搞大项目,将进一步加剧钢铁业产能过剩,给市场带来冲击。李新创对此指出,建设沿海大型钢铁基地,必须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联合重组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