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2
信息来源:新华社
钢铁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实质性整合是唯一的重要途径
就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市场传出消息,河北钢铁集团正在与中信泰富接触,就收购中信泰富旗下石家庄钢铁一事展开谈判。如果收购成功,河北钢铁集团将进一步整合河北省内钢铁企业。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而言,这样的实质性整合方能真正体现优势,也才是中国钢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质性整合方能体现优势
下半年,国内钢铁价格高位快速下滑,去年2月跌至低谷,整个钢铁行业经历了连续7个月的亏损,加上在 大量高价进口铁矿石库存,河北钢铁集团遭受两头夹击,利润空间迅速缩小,部分子公司先后出现严重亏损。河北钢铁董事长、总经理王义芳介绍说:“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深刻教训,暴露出我们在战略管控、市场把握、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在‘过冬’中进行‘冬训’,强筋壮骨,应对市场寒冬。”
河北钢铁集团进一步推进实质性联合重组,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他们先后组建国贸公司、矿业公司、销售公司、采购公司,实现矿山资源、进出口、大宗原燃料采购和销售业务的实质性统一,集团管控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整合的稳步推进,大集团优势逐步显现,市场话语权、资源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河北钢铁集团利用规模化集中采购优势,与国内外一批知名资源、物流和装备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和物流组织,全年6大类物资共降低采购费用13亿元。其中,仅价格优惠一项就省出数亿元的采购成本。去年,河北钢铁集团在资源整合与掌控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目前已拥有全资、控(参)股铁矿7个,在建铁矿3个,实际掌控铁矿资源达到44亿吨。未来将推进冀东、承德、邯邢和内蒙古地区铁矿资源整合,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增掌控资源96.5亿吨,形成3000万吨铁精粉产能。取得实质性整合的同样还有山东钢铁集团。
期待“大鞍钢”的实质性重组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上市公司的整合,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获得了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平台,有助于跨越发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存续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国内领先、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钢铁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
就在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顺利重组之后,早先被称为“只领证不结婚”的鞍本集团在两会间也传出了消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明确指出,鞍本合作今年会有重大突破。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也表示,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鞍钢和本钢、东北特钢之间的战略合作今年将有实质性进展。
“大鞍钢”呼之欲出,如果确实实现实质性整合,鞍钢、本钢、攀钢、东北特钢以及凌钢合并后形成的“大鞍钢”粗钢产量将突破4200万吨,将超过河北钢铁成为国内钢企的龙头老大。
比较原先2005年鞍本集团联合重组与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的联合重组,可以看出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都吸取了鞍本重组的教训,首先是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王义芳认为,如果没有政府推动,光靠市场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个过程。而山东钢铁重组,也是由山东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动,克服困难。而鞍本重组,钢铁专家徐向春就指出,鞍本重组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所属关系不同,导致鞍本重组在地方政府方面因为GDP和税收问题对重组热情不大。
其次,与鞍本不同,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都是由已经上市的公司牵头(唐钢、济钢),先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资产上的重组,借助资本市场的外部力量,统一了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问题。这使得重组后,企业在投资方面预先形成了外部市场监督机制,有利于企业重组后发挥协作效应。而鞍本则是先重组后又分别上市,在市场外围条件上并没有形成统一合力。
今年将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年份。作为钢铁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钢铁大省的区域内重组步子会迈得更大,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