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淘汰落后、调整结构才是治本钢铁业突围之策:减产+转型

发布时间:2010-07-20

据信息资源网 

在亏损面前,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小钢厂开始减产,大型钢厂也开始安排检修。同时,国内钢材库存居高不下。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减产保价只是治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才是治本。
  
“现在生意很难做,价格和订单量都在往下掉,近期一些做建材的客户订单大大缩水。”上海一家钢铁贸易公司的渠道经理这样表示,现在钢材实际销售价格与钢厂出厂价是倒挂的,每卖出一吨钢铁,差不多要亏损200-300元。
  
该人士所述的境况道出了笼罩在钢铁市场上的“阴霾”——国内钢价连续十几周下跌,地产前景看淡等因素导致需求量的下跌,进一步打压着钢材市场。
  
“钢材市场有的甚至跌至成本以下,这让不少钢材贸易商难以为继,而众多钢企也挣扎在停产边缘上。”业内分析师指出。
  
山东钢铁集团有关人士近日表示,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已危及公司底线,公司已做好减产准备。河北一家中型钢厂的负责人也坦言,目前钢价的持续下行和需求低迷,已经超出了很多钢厂的底线,为了避免更大程度的亏损,钢厂不得不选择“限产保价”这条路。
  
事实上,在亏损面前,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小钢厂开始减产,大型钢厂也开始安排检修。检修减产从小企业已经扩展到唐钢、武钢、沙钢、攀钢等大企业。检修设备除了螺纹钢、线材,还有热卷、中板生产线。高炉停产检修,将直接减少粗钢产量。据统计,本月份钢铁企业检修减产比上月扩大,钢材加工企业有22家,减产在140余万吨;设备大修停产5家;高炉检修4家,测算影响粗钢产量约6.3万吨。
  
考量当前钢铁行业的现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称,目前正在减产或有减产计划的钢厂已占大多数。无疑,接下来钢企减产势头还将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集体性”减产在钢铁业并不是头一遭。
  
回顾 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依靠外贸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遭受重创,并危及实体经济,受此拖累,钢铁行业陷入集体亏损。当年6月以后,各大钢企纷纷用限产、停产来解决库存的问题。
  
而在此轮“减产潮”的背后,依然是国内钢材库存的居高不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5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578万吨。这一库存量分别是 同期的5.5倍,是去年同期的1.8倍。
  
业内人士称,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只有选择减产限产,有效控制钢铁产量才能改变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使价格回归,市场稳定。而钢铁企业择机选择减产检修,转向企业设备维护和企业技术更新,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转型是大势所趋。
  
在减产保价的同时,钢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出口退税优惠。据了解,面临调税的钢材多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
  
在此背景下,各大钢企均表示要抓紧时机,加速打造“绿色钢铁”。鞍钢方面表示,公司正全力以赴搞生产,调整结构,主要还是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调整;山东钢铁集团负责人则表示,大力发展造船、汽车、机械制造、海洋工程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发展方向……
  
业内研究机构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使得钢铁企业自发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产品结构自发调整,在行业盈利不佳的情况下利用阶段性检修达到减产的效果。总的来看,钢材市场将在结构调整中寻求新一轮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