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1
据新华社信息
斯凯孚集团(SKF)中国公司的行业经理马磊日前在大连斯凯孚今年中国技术日的现场,认真地介绍一个名为SKF Dry Lube(干式润滑)的轴承解决方案。该方案面向全球钢厂,目标是帮助钢厂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可靠性,以及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在棒材轧机中,SKF Dry Lube轴承不仅使用寿命可以延长10倍以上、节约资金30万美元、测量温度降低50%以上,还因为消除了润滑油污染,所以更具环保优势。”马磊说道。
这不仅仅只是一次推广。因为,在这家全球轴承巨头的眼中,中国的钢铁行业除了遭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急需降本增效之外,通过对冶金设备的改善投入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目前的重要挑战之一。
“十二五”开局之年,业内专家也做了一个判断: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钢铁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法律法规要求更加严格。
环保重手
在此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还要求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其中,工业领域仍将是“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点,而钢铁业,乃是工业领域众多高耗能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去年7月出台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划条件》,被业内人士称为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钢铁行业生产运行标准文件。其中对污水排放、节能等进行了“升级”规定。比如,根据2005年制定的钢铁产业政策,吨钢综合能耗高炉流程低于0.7吨标准煤,但在新的钢铁行业标准中吨钢高炉工序能耗不得大于0.446吨标准煤,降幅接近40%。再比如,新标准在重申2009年钢铁振兴计划的规定——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之外,新增“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立方米”的要求。
钢铁业的节能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钢铁企业在环保压力下升级的同时,还有面临一股“寒意”的倒逼。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不禁向记者感叹:“很多钢企目前都处在生死存亡边缘,是否还有那么大的空间和底气再去投入巨大的设备更新,投入环保呢?”
今年1月底,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各地去年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对不达标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暂停新增授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必要时可停止供电;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新的投资项目;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已颁发的也要撤回;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要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等等。
此外,由于我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在这一目标确定后,钢铁业将在其中承担多大的责任,目前仍无清晰数据。
欧钢联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钢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全球钢铁行业总排放量的50%,而欧盟27个成员国仅占比8%。
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业的节能减排,还将受到来自外部观察者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