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耗能大户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

钢企“绿化”难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1-05-11

据新华社信息 

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也是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一方面频频被“点名”,成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也为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更加严格,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钢铁行业的压力也更大。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钢铁行业发展重点方向中,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内容占据了大多数:支持非高炉炼铁、洁净钢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重点推广能源管控系统技术和高温高压干熄焦、余热综合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技术。

钢铁生产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

“十一五”期间,宝钢、太钢、唐钢等一批“绿色钢厂”相继成形,他们用实践证明,钢厂这种高能耗生产场所,也能实现厂区环境和生产流程的“绿色环保”。

“绿色钢厂”是钢铁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集中体现。“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投入不断增加,成效显著。到2009年,中钢协会员企业仅污染防治投入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已经达到8.9%,比200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刚刚卸任的前中钢协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说,“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已达到或高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目标要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其中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邓崎琳说,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钢铁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法律法规要求更加严格,钢铁生产的环保成本将进一步加大,钢铁生产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中钢协“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大中型钢铁企业2015年干熄焦率(一种可使钢厂50%余能得到利用的节能工艺)达到100%;协会会员企业2015年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要达到100%。

中小钢厂的节能减排空间巨大

就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在“绿化”之路大步前进时,占据我国钢铁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却状况堪忧。

在多数地方中小钢厂,能源环保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有的企业甚至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制度的“三无”状态。多数中小钢厂采用的是400-500立方米高炉,平均生产一吨铁要比1000-2000立方米高炉多耗费50千克焦炭。干熄焦工艺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主要推广的成熟节能工艺,在中小钢厂最集中的河北省,没有一家中小钢厂引进干熄焦工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导致中小钢厂节能减排推进困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单个的中小钢厂难承受金额巨大的环保设施投入;二是从投资回报看,钢铁生产具有强大的规模效应,生产规模越大,投资回报越高,对于中小钢厂来说,等量的环保投入,换来的投资回报明显低于大中型钢厂;三是从监管上看,各地对广大中小钢厂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及对重点大中型钢厂,导致中小钢厂普遍偷排偷放,违规成本低。而据中钢协行业快报统计,今年1-2月,地方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2.72%,远远高出大中型钢铁企业的6.86%,中小钢厂已经成为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软肋。但换一个角度看,中小钢厂的节能减排滞后,正表明了节能减排的空间巨大。

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下游“绿色”使用

日前,宝钢热轧、冷轧、电镀锌、热镀锌、电镀锡五大类碳钢产品的环境声明,顺利通过了世界最大质量检验集团之一英国Intertek公司的验证。由此,宝钢成为国内钢铁行业首家发布产品环境声明,并通过第三方认证的企业。

向绿色产品“进军”的,不只有宝钢。太钢的LNG工程用低温钢板、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管材等产品,就打破了进口材料的制约,降低了下游产品的制造成本和供货周期,缓解了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建设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由中钢协牵头组织的“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开发”项目,对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有专家分析,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生产流程的“绿色”,而是延伸到钢铁产品的使用领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下游行业的绿色、高效使用,这也正是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