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25
据信息资源网
一边是不断扩大的产能,一边是国内市场敲响产能过剩警钟,而海外市场举步维艰,我国家电业正迎来“尖峰时刻”。
疯狂扩大产能
从彩电到冰箱,从空调到洗衣机,我国家电业目前正处在产能的扩军备战中。
过去的一段时间,彩电业蜂拥而上多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事件,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幕如今也在冰箱、空调、洗衣机产业轮番上演。
今年3月,海尔发布公告称,将在辽宁沈阳投建年产量200万台的冰箱项目,在广东佛山投资建设年产量200万台的节能环保冷柜项目。目前,海尔冰箱合肥生产基地的年生产能力已达6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冰箱单体生产基地。
美的冰箱也大步迈开了产能扩张的步伐。据介绍,目前美的在安徽合肥、广东南沙和湖北荆州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预计未来5年,美的冰箱年产能将达到2500万台。此外,美的正在酝酿针对华北和东北市场,在北方建设一个新的冰箱生产基地。
洗衣机新一轮的产能投资热潮同样疯狂。今年4月2日,小天鹅洗衣机荆州基地扩能项目破土动工,预计三年建成后,洗衣机年产能达到600万台。目前小天鹅在江苏无锡、安徽合肥和湖北荆州三地拥有洗衣机生产基地,去年已拥有各类洗衣机年产能1600万台。今年3月25日,海尔斥资百亿在三水建设海尔-佛山(三水)市场创新产业园,其中将形成滚筒洗衣机300万台的年产能力。另外有消息称,TCL集团近期拟在武汉投资建设洗衣机生产基地。
空调业的产能大战也在持续上演,一个比一个大的投建项目纷纷上马。美的和格力分别在邯郸和武汉新建生产基地,奥克斯南昌基地二期工程已经投产,志高空调上市之后大规模投资,格兰仕投建滁州基地……
据了解,今年格力、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和格兰仕这七家市场主要品牌的空调总产能,已经超过一亿台,未来5年,这个数字很可能将接近两亿台。
国内市场:敲响警钟
尽管一些企业表示,此轮产能扩张是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等一些现实的原因,但对比市场规模和产能规模,再考虑到未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中止等因素,不禁令人担心,未来家电业将再次出现产能过剩危机。
今年3月,家电下乡的数据达到了历史峰值,全国家电下乡产品共销售1471.5万台,同比增长135.36%,实现销售额344.8亿元,同比增长178.06%,而这一个月的销售收入相当于家电下乡实施三年来总出货量的10%,但4月的出货量居然只有3月的25%。
商务部的说法是,这是政府监管加强后出现的调整,而并非消费需求萎缩导致。有消息人士说,为防止销售网点骗补、抽卡销售及倒卖标识卡等违规行为,今年商务部启动了新的家电下乡标识卡,旧标识卡产品在3月15日之前停止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4月的销售部分提前至3月,数据上则体现为3月份销量的激增。
不过,业内人士却认为,这可能是政策相继退出对行业销售增长形成负面作用的开始,首先是今年6月1日节能惠民财政补贴将停止,这对空调行业有很大影响,而占家电下乡较大销售比例的山东等三省家电下乡活动的停止,也让家电销售出现较大下降。眼下,虽然离政策取消还有一定的缓冲期,不过,对于很多家电企业而言,现在到了该考虑政策退出后市场应对问题的时候。
海外市场:战略之重
在消费升级及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背景的要求下,许多人坚信,未来五年,家电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因而,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在加紧产能扩张。尽管如此,家电业总体产能严重过剩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中止,预示着未来五年家电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残酷。在这种状态下,拓展海外市场就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对家电业而言,海外市场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
自2001年以来,我国家电海外业务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许多企业的出口量每年均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不过,除了海尔等极个别的企业外,这种高增长的背后,却是企业海外出口模式的单一化,缺乏竞争优势。行业观察家认为,我国90%以上的家电产品出口均为订单式的(委托加工)模式,根本不做自主品牌,也不深入海外市场建立销售网络,更谈不上根据海外消费者研发个性化的产品。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着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不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企业都将被边缘化甚至淘汰。从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情况来说,海外市场也是中国企业成为跨国企业的必由之路,原因很简单:一是消化过剩产能的需要,二是打造世界品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