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03
据新华社信息
国内大型钢企一位高层人士日前表示,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已经达到了产生泡沫的程度。随着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铁矿石价格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的确,随着我国钢铁产能增幅趋缓,矿商受利润驱使不断投资扩建矿山,未来总有一天,铁矿石价格将回到合理的价位,但是目前一些国内外的利空因素,也在阻碍我国钢企海外投资矿产的前进步伐。
印度进口矿比例大幅下降
印度是我国现货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国,但是2009年至今,随着印度将铁矿石出口关税从原先的5%逐渐提升到20%,极大影响了印度矿商向中国出口铁矿的积极性。
更不利的因素是,铁矿石出口占印度四分之一的卡纳塔克邦在去年7月底宣布,禁止该邦内10个港口出口铁矿石,并随后禁止为出口商发放铁矿石运输许可证。虽然这一禁令于今年4月20日起被临时解除,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月印度奥里萨邦又传出了将向中央政府递交铁矿及铬矿出口禁令申请的消息。
印度的钢铁产量在过去8年翻了一倍,目前印度的钢铁年产量为7000万吨。未来,印度方面已经计划,到明年要实现1.2亿吨钢铁产量,增幅巨大。印度钢铁制造商希望本国优质的铁矿石资源能更多地供应本国钢铁企业,保护好国内钢铁企业的利益诉求。近日,中国质检总局对今年前4个月,印度向中国江苏省出口的铁矿石进行检查,发现多达三分之一的铁矿石,要么含铁量达不到约定标准,要么杂质含量太高。这可能也预示着,印度国内并不愿意将优质的铁矿石出口到中国。
澳大利亚开矿成本逐年高起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再加上运输成本优势,中国占到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份额的一半。不过,随着澳大利亚资源税的不断调高和高额的人工成本,中国钢企确实需要仔细考虑。
去年5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推出了资源超级利润税(PRRT),计划从2012年7月起,对矿业公司征收高达40%的利润税。但改革方案一出就遭到必和必拓等矿业公司的反对。随后,现任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向矿业公司妥协,税率降至30%,而且仅针对铁矿石与煤炭资源。相关部门预计,新税制实施后的实际税率为45.4%,高于当前的41.1%,但是低于实施原始提案后的57.7%。调整后的矿产资源租赁税计划从明年年中开始实施,这将增加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据一份西澳大利亚州政府的财政预算文件,州政府近日决定,将目前5.625%的铁矿石税率,于明年7月调高至6.5%,最终在2013年7月攀升至7.5%,而90%左右的铁矿砂蕴藏在西澳大利亚州。
此外,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成本十分昂贵,一方面,必和必拓等矿业公司不断扩建矿山,造成用工紧缺,另一方面,国外的低成本人力难以进入澳大利亚。如西澳大利亚州LadyAnnie矿区的大多数矿工拿着10~15万澳元的年薪(约合70~105万元人民币),这与当地一名大学教授薪金水平相当。同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允许改变原有生态环境等许多看不见的环节都可能提高预算或者阻碍工程进展。
钢企利润骤减致海外投资大幅下滑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直处于高位。为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近年来,国内钢企投入大量资金,对国内外矿产加大开发力度。但如今,“走出去”步伐前进缓慢,投资额更是出现了下滑。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在海外的矿产投资仅45亿美元,同比下降55%,只占全球矿业交易总额的7%。此外,国内钢企成功参股、控股海外矿山的数量较少,从资金规模来看,大部分来自国内大型钢铁企业。
利用公司自有资本进行对外投资和银行借款,是中国企业获取海外投资资金的主要渠道。投资海外矿产的资金规模庞大,国内钢企一般采用通过与国内银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来获得巨额的融资授信。这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且具有国企背景的钢企更容易获得银企的支持。而澳大利亚对于中国国企或多或少持有疑虑。同时,不断上升的原料成本压缩着国内钢企的利润,今年一季度,77户大中型钢企的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在如此低效益的情况下,钢企对外投资也显得有心无力。
目前,国内大中型钢企更多的还是将资金、人力用于开发国内矿山,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参与投资的企业数量也多。随着国内众多矿山的大力勘探、开发,国内钢铁产能增幅的趋缓及淘汰落后的及时跟进,我国铁矿石进口被动的局面已开始逐步改善。我国去年全年进口铁矿石6.2亿吨,同比下降1.4%,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也由上年的69%下降到63%左右。不过,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及国内的一些问题,却影响着钢企开拓海外矿产的步伐。国内钢企正在通过探索废钢利用、投资非洲矿产等多种途径来提高铁矿石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