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优质主焦煤供应可能长期偏紧

炼焦煤资源国际战略争夺加剧

发布时间:2011-07-13

据信息资源网

近日,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开发权引发多家国际大企业的争夺。随着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各类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炼焦煤国际战略争夺加剧。有专家认为,国际炼焦煤尤其是优质炼焦煤的供应走势将呈现持续偏紧态势。国内煤炭产区应加强炼焦煤的战略保障,强化保护性开采机制,提高战略储备能力。

炼焦煤需求旺盛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和进口国,也是炼焦煤最大的消费和进口国。去年我国生产、消费32亿多吨煤炭,其中炼焦原煤占10亿多吨。近几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66万吨,到去年的4727万吨,去年炼焦煤进口量占到全国煤炭进口总量的32%。

有专家认为,炼焦煤需求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倍增效应”,直接带动了钢铁、焦炭的需求量。同时,国际社会经济的快速复苏同样加大了炼焦煤的需求,尤其是印度等国的国际需求日益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需求状况仍会持续偏紧,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炼焦煤价格将会保持较高水平,难以大幅下降。

优质主焦煤供应缺口逐年增大,短缺品种增多。国内优质主焦煤主产区供应不会大幅增长,优质主焦煤供不应求将长期存在。业内专家预测,今年,全国炼焦原煤产量将达近12亿吨,焦炭产量约3.99亿吨,炼焦精煤需求量达5.69亿吨,预计炼焦精煤产量达5.13亿吨,供需缺口约5600万吨。这与2005年400万吨的供需缺口相比,上升趋势明显。同时,短缺品种从主焦煤、肥煤扩展到瘦煤。

近10年来,全国炼焦煤产量增幅低于原煤产量增幅。炼焦煤的生产开采成本本身就较其他煤种高,这决定了作为战略资源的炼焦煤价格不会下降。其中,优质的主焦煤在世界全部煤炭资源中所占比例小于1%,其稀缺性决定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

受澳大利亚洪水、日本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影响,国际炼焦煤价格今年出现了较大波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需求增多,进口增加的趋势在炼焦煤上反映非常明显,其中印度2004年至2008年炼焦煤进口量增长了71%。澳大利亚资源税改革等因素也将推动国际焦煤价格上涨,炼焦煤中长期价格仍将攀升。相关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煤炭贸易市场炼焦煤的货源供应量约为2.64亿吨,比去年增长4%,但今年世界煤炭贸易市场炼焦煤的货源需求量约2.68亿吨,与去年相比增加5%,需求大于供给,价格走势无疑会继续攀升。

开发国际“价格洼地”

有专家认为,多国企业对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开发权的争夺,可能加大国内国际对炼焦煤市场需求的预期。国内煤炭主产区以及相关行业应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同时加大国际“价格洼地”市场的开发。

首先,煤炭主产区仍需建立保护性开采机制,实施“精耕细作”。我国炼焦煤过去长期处于过度开采状态。我国炼焦煤储量约占煤炭总储量的22%,但去年炼焦煤产量竟占煤炭总产量的1/3。过去,山西部分主焦煤产区的一些煤矿,3.5米厚的煤层仅采1米,大量优质资源丢弃,有时甚至被当作电煤销售。专家建议,煤炭资源整合虽然提高了矿井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但行业管理部门仍需建立“资源回采考核机制”,并采取“定量保价”措施,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有利于刺激企业适度进口。

其次,炼焦煤主要产区可以尝试建立优质资源配置机制,既可提高焦煤利用水平,又可遏制焦炭产能无序扩张。近年来,山西开始主动控制焦炭产能,但其他一些地区却在上马低端的焦炭企业,这些企业资源利用率低,必然造成炼焦煤资源的浪费。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建立煤炭优质资源配置机制,使炼焦煤资源向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率高的环保型焦炭企业倾斜,可大大提高国内炼焦煤生产行业的竞争力。

第三,相关专家认为,蒙古国煤炭资源约1500亿吨,根据含煤面积和含煤密度推算,其中炼焦煤约占储量的1/3,而且可选性好,多数煤层为易选煤,硫、磷含量较低,煤质优良。同时,我国从蒙古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炼焦煤进口价格相比,蒙古国远低于澳大利亚,具有较大的“价格洼地”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