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钢铁业需要更具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

发布时间:2011-09-02

据信息资源网

日前,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阐述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状况时表示,随着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第一生产、消费国,特别是铁矿石进口大国之后,建立具有竞争力的钢铁物流供应链越来越迫切。王晓齐指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市场波动运行、资金供应偏紧、降本增效难度加大,钢铁行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可以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供应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在原料保障供应和顺利实现销售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为我国从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针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现状,王晓齐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钢铁企业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闭环式物流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首钢108家企业已经实行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中,企业所用原燃料以及产品销售形成的物流已经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迈进,第三方物流已经开始介入。国内钢厂围绕物流供应链建设,纷纷与国内外港口、金融、钢材用户、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建设物流园区等。

据悉,国内钢材销售模式不同于欧美日,集中度低,钢厂直销终端用户只占30%左右,加上钢厂自建和合建的网店直销也只接近50%。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目前,国内由钢厂、外资、合资、经销商投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近千家。由钢厂占主导的物流加工配送服务,涉及了汽车、家电、轻工、造船、集装箱等几十个行业。

现在,许多大宗商品生产企业习惯将自己的物流外包给物流公司,通过“第三方物流”的方法来使自己能够专心经营企业。所谓第三方物流,指的就是生产经营企业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然而王晓齐指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大宗原燃料物流主要依赖铁路,因此铁路的运力非常紧张。同时,钢材的物流环节过多,成本高,真正的第三方物流规模还无法满足需要。

当前,铁矿石等钢铁主要原燃料进口数量逐年加大,采购趋向多元化,输入港不断增多,加之国内原燃料、成品钢材销售运输距离较长等因素,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当前钢铁行业的物流问题,“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建立现代物流供应链、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进行社会化分工,将成为接下来铁路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