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三军竞技

我国海洋油气管道建设步伐加速

发布时间:2011-09-06

据信息资源网

8月底,渤海辽东湾北部海面波澜不惊,随着最后一段钢管稳稳地沉入海底,月东油田海底油气管道主体工程宣告竣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局(下简称管道局)局长赵玉建表示,渤海月东油田海底管道项目虽然不大,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标志着中国石油“管道海军”开始启航。

“猛虎”能否变身“蛟龙”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建设的主力军,管道局自2000年以来已累计在国内外建设大型长输管道超过5万千米,建设国家和企业储备库2000万立方米,堪称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领域的“巨无霸”。然而,在海洋油气管道市场,管道局尚属新兵。

管道建设的陆上“猛虎”,能否变身海底“蛟龙”?对此,赵玉建充满信心。他说,管道局海洋管道近年来业务实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管道局承担了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海洋管道敷设工程船用焊接施工系统配套装备研制、中缅海洋管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和浅海大口径海洋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海洋管道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2009年11月,中石油集团公司做出决定,将旗下大港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划归管道局成为管道局第六分公司,管道局海洋业务实力进一步增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六公司,地处渤海湾畔,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公司多年来在近海路施工、滩海井口槽施工、海洋管道施工、海底电缆及光缆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了赵东平台至埕海1-1人工岛、冀东油田1号-2号人工岛等海洋管道项目,全面参与了大港油田、南堡油田等海洋管道建设。

海底油气管道建设市场三足鼎立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石油管道局借机渤海月东油田海底管道完工之际,高调宣布进军海洋,这意味着中国海洋油气管道建设市场将迎来“三国”时代,这对于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意义重大。

据介绍,随着全球陆上油气开采已近饱和,向海洋要能源目前已成为各国共识。特别是在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加,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加大海洋油气开发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而有着“海洋油气田生命线”之称的海洋管道的建设步伐亟待加快。

但数据显示,受装备和技术的限制,我国的海洋管道不仅起步晚,而且海洋管道的设计、施工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世界海底油气管道总量已超过10万千米,最大作业水深已达3000米。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建成海底管道尚不足4000千米,最大作业水深仅300米。

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中海油在海洋管道建设领域走在最前面。据统计,中海油在渤海海域海底管线累计超过200千米,南海海域约2000千米,其作业水深可达300米。其中,南海崖城13-1气田至香港的海底输气管道长达800千米左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海底管道。

中石化海洋管道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围绕位于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中石化先后建成了170条总计超过360千米的海底油气管线和注水管线,铺设海底电缆82条共201千米。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巨头,中石油近年来忙于陆上管道布局,海洋管道建设累计不足100千米。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承建的长度仅35.5千米的渤海月东油田海底管道,不仅是中石油截至目前承建的最长的海底管道,而且也被视为中石油进军海洋管道建设市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