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全国煤炭需求总体旺盛

四季度煤炭有效供应难度较大

发布时间:2011-09-28

据新华社信息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需求总体旺盛,目前仍在高位运行。6月份工业用电量首次突破3000亿千瓦时,7月份继续环比增加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煤炭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国煤炭产量34亿吨,消费量在35亿吨以上,加上净进口量,煤炭供求基本平衡,但国内资源分布不均、煤电体制不顺、运力瓶颈制约等矛盾比较突出,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等不确定因素,四季度煤炭有效供应难度较大。

煤炭应急储备布局宜“多而小”

从数据上看,全国煤炭供求总体平衡,但考虑到运力制约、四季度极端天气容易出现等不确定因素,仍需高度重视煤炭的有效保障。

从往年情况看,华中地区从11月份开始便容易受来水偏枯、电煤供应不足等影响,出现拉闸限电,其他地区相对稍好。但今年工业用能需求在前期较高的基数上继续升高,华中、华南、华东等一次能源不足的地区,煤炭保供压力较往年加大。

今年6月1日,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煤炭应急储备,一方面有助于在煤炭淡旺季的时候调节市场供求,稳定市场运行;另一方面可以在天气原因导致北方煤炭无法南运或铁路运输受阻的情况下,为华东、华中、华南市场提供储备煤炭。

从储备时机来看,煤炭储备宜选择明显的“淡季”,即供求宽松,价格出现明显回调之时。但近年来煤价“淡季不淡”的特征已非常明显,加之今年煤炭供应难以有较大的宽松余地,预计本月以后煤价难有较大回落,但需求会较旺季减缓。利用迎峰度夏之后、冬季用煤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煤炭储备以备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正是好时机。

从储备规模来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煤炭消费量,今年2月份国家部署的第一批500万吨国家应急煤炭储备规模明显偏低,与我国发电设备出力相对较大、自然灾害频发等情况不相适应。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认为,煤炭储备量应该达到煤炭消费的5%左右。近两年来,全国煤炭消费量达30多亿吨,据此测算,全国煤炭储备量应该达到1.5亿吨左右。不过煤炭有易风化变质、易自燃、长期储存煤质会大幅下降等特点,而且储备占用资金较高,未来可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适合的规模。

应构建完整的煤炭供应链体系

由于煤炭物流成本过高,而且其中不合理收费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煤炭供应链,可进一步有效保障煤炭供应。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张华明认为,煤炭储备增加以后,可以缓解一些盲目的煤炭交易行为,对于稳定价格是有作用的。但应该看到,增加煤炭储备并不能解决流通环节不合理费用的问题,解决流通环节的诸多弊端是增强煤炭储备作用的一个关键。

张华明说,煤炭应急储备的布局一般不外乎三个点,即煤炭产地、煤炭转运地、煤炭消费地。同时还要考虑布局地的场地、交通便利程度、应急供给重要经济中心等因素。由于我国煤炭产地集中于西北,煤炭消费地集中于东南,建设煤炭储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缓解煤炭价格波动对煤炭消费方的影响,因此可以重点考虑在煤炭中转的港口、陆路码头以及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来设置,具体地点应根据具体的条件来考察。煤炭产地也应适当建设一部分煤炭储备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诸如开滦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煤炭供应链战略方面开始有益探索。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在山西主要煤矿坑口、煤炭铁路发运站等建立货源基地;在国内主要港口、中转地、消费地建立储配基地;加强与铁路、港口的合作,打通货源基地与储配基地之间的主要物流节点和运输通道;运用物联网技术,联通“仓”和“市”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各物流节点和煤炭储运情况信息共享,保证煤炭的异地交割。但这些模式是否适合当前国内煤炭发展形势仍需时间检验,至少煤炭价格双轨制的存在、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的缺失等,都会不同程度制约或者影响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