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04
据信息资源网
近日神舟八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并与此前进入太空的天宫一号对接,是我国首次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中国航天领域树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被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大工程,而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路线也已基本确定。按照初步设想,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和系统功能优化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骨干架,并提升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化水平。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天宫一号的入轨运行以及神舟八号的发射,不仅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站时代,更将对整个航天产业起到刺激和拉动作用。据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将发射百箭百星,北斗导航工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等一大批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推进。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的加速,预示“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业内分析师指出,航天产业发展带来的效应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方面,带来最明显经济效应的莫过于卫星应用产业。
“目前,我国正在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将带来巨大的产值规模。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有机构分析师如是说。
除了直接效应,航天产业所带来的间接效应更是难以估量。根据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资金,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当年,美国耗资24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就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带动了500多项高科技专利技术的发明,并衍生出3000多种技术成果。
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来自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创造出超过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航天产业每年将创造近3000亿元收入,中国航天产业去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的比重,提升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