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13
据信息资源网
近一段时间,“压港”这个一度变得十分陌生、远离视线的词,又开始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吸引公众的视线。铁矿石、煤炭,以及其它一些大宗原辅材料,几乎把各大港口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其它商产品的正常运输,业内专家就此作出分析。
众所周知,港口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之一。港口是否出现“压港”现象,直接反映了宏观经济状况的好坏。目前出现的严重“压港”现象,虽然尚不能证明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问题,毕竟“压港”现象才刚刚出现,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
分析“压港”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当前首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那么,造成“压港”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世界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产生“压港”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严重低迷,使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导致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明显减少,也引发了“压港”现象的发生。第二,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城市建设速度放慢,是产生“压港”现象的重要原因。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呈现出了量价齐跌的现象。特别是销售量,已经连续一年出现了低迷的状态。第三,企业“资金链”紧绷,是产生“压港”现象的直接原因。第四,产能严重过剩,则是造成“压港”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以至于在铁矿石价格大涨时期,我国每年要多付出上千亿的代价。现在,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自然会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出现“压港”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压港”矛盾,消除“压港”现象呢?
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增速继续放慢,自然是当前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国一直是在高速增长中实现经济稳定、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即便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也不能放弃稳定经济增长这一手段。因此,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防止经济出现下行风险,是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好在如今CPI出现了明显回落,防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缓解。因此,需要通过政策的适度调整,把经济增速放慢的问题解决好,把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行风险化解掉。需要警惕的是,由于CPI的回落尚没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对政策作出调整时,决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当谨慎、灵活、有度。而政策调整的着力点,也应当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方面,使实体经济能够尽快恢复元气。
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下决心解决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不解决,“压港”现象就随时可能出现。不仅如此,对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能耗的降低、环境的保护,以及排放标准的达标等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应当趁此机会,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将过高的产能压下来,尤其是能耗高、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中小钢铁企业,该关的一定要关,该转的一定要转。
考虑到房地产对钢铁行业的提振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专家认为,在保持宏观调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应当对目前的调控政策进行适度微调,让市场不再继续低迷下去。如北京市出台的对普通商品房销售实行优惠政策,就是可以借鉴的经验之一。只有做到既保证房价的稳定下降,又保持市场的不再低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才算真正达到目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压港”现象的消除也是大有帮助的。
在此基础上,相关方要抓住机会,推进铁矿石供应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形成。
当然,“压港”现象只是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经济进入稳定状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达到了目标,这一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而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则是目前最根本的手段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