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0
据新华社信息
到“十二五”末,我国400MPa以上高强钢筋使用比例要超过80%。这是《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克服哪些困难?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及相关人士 ,就我国高强钢筋生产研发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加速淘汰低强度钢筋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钢材生产和应用一直以HPB235与HRB335钢筋为主,目前国内建筑用钢仍集中在Q235和Q345这两个强度级别的钢种。我国高强钢筋比例提高很缓慢。去年,国内各类钢筋产量为1.31亿吨,约占全国钢材总量20%左右。400MPa以上钢筋占钢筋产量的40.4%,其中400MPa级钢筋占35%以上,500MPa级钢筋仅占5%左右,而600MPa级钢筋国内仅有承钢、长钢等少数几家企业能生产,且只在少数重点工程上应用。目前,美国等多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相继研制开发了600MPa级别的高强钢筋。多年来,我国虽然为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采取了修订规范、开展示范工程等多项措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所用钢筋强度仍普遍低1~2个等级。
目前,部分钢筋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装备水平低、能耗高,生产管理不规范。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投产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企业有1238家,总产能约2000万吨,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
对此,专家表示,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钢筋HPB235和HRB335作为淘汰类产品。该目录自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来,有些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已经对一些企业进行了查处。目前,对冷轧钢筋生产设备实施分阶段淘汰:自该目录颁布起,全面淘汰单机产能规模5000吨及以下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到明年底,全面淘汰HPB235钢筋和HRB335钢筋;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淘汰单机产能规模1万吨及以下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业内人士呼吁,相关淘汰方案及具体措施应加速出台。
标准制订是重中之重
住建部相关专家透露,推广应用协调组将提出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并进行高强钢筋应用的试点工作,在全国8个省、自治区开展试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保障房住宅将率先使用高强钢筋。
标准的制订是事关建筑行业设计规范的问题,是解决设计部门如何选材、用材的关键所在,也是高强钢筋推广过程的重中之重。专家表示,目前正在修订的钢筋标准主要内容是:取消HRB335级设置,适度提高钢筋重量负偏差要求;增加600MPa钢筋级。一方面,要将原来采用的HRB335钢筋提高至HRB400,提高高强钢筋用量;另一方面,要拉大级差,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修订后的标准将实现与国外钢筋标准接轨。此外,钢铁企业还要开展余热处理与细晶钢筋的应用研究,组织有关单位及早研究开发600MPa以上钢筋混凝土用钢筋。
此外,一些建筑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提出,我国高强钢筋的标准滞后,设计人员不知道有哪些高强钢筋,有哪些厂家在生产。与高强钢筋配套应用的其它高强钢材,比如型钢等,也不知道国内钢厂有没有生产,哪些厂家在生产,要查寻相关标准很难。
性能和采购层面仍存在障碍
当前,建筑都在“减肥”,这就要求实施减量化用钢,采用高强钢筋。建筑物出于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的考虑,需要高强度、高韧性和低屈强比的钢材,并要求钢材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候性、耐火性、抗震性,从改善加工性能的角度考虑,又需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一些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钢筋连接、开裂、连接套筒标准等问题,同样影响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有的高强钢筋“外硬内软”,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时候表面会受到破坏,甚至出现开裂现象,其性能还比不上Ⅱ级钢筋。
一些建筑科技人员则建议钢厂要在高强钢筋的连接上为用户考虑,以便于现场施工。目前的钢筋连接主要采用焊接技术和机械连接,而采用机械连接日趋普遍,这种连接方法要求钢筋的两端有螺纹。在国外,钢厂生产的钢筋两端都有螺纹,到了施工现场只要用套筒连接就行了,但国产钢筋都没有现成的螺纹,用户需要自己加工。
此外,高强钢筋在采购环节也存在困难。一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采购高强钢筋,都要实施阳光的政府采购,参加投标的生产厂家必须在3家以上,而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高强钢筋的钢厂不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更少,如果没有3家以上的生产厂家参与竞标,就无法采购高强钢筋。所以国内钢厂要加大高强钢筋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综合上述各方提出的建议,专家为钢企支招:一要加强500MPa以上高强钢筋的研发、推广与应用,二要加强抗震钢筋的生产与应用,三要加强耐蚀钢筋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四要加强低成本、高性能钢筋的研发、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