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3
据新华社信息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将欧洲多国数十家银行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此外,欧洲央行近日发表的半年度报告警告称,欧元区金融稳定性面临雷曼破产以来最危险时刻。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将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进一步放缓、金融市场风险持续累积、全球贸易保护向纵深化发展,都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外部风险。
外需:继续萎缩
欧债危机的走向密切牵动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神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2012)》指出,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中期化。欧债危机明年是否恶化是世界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它不仅会带来世界金融格局的重构,也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复苏的路径。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
而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发达经济体,复苏疲弱依旧。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与此同时,难逃世界经济浪潮翻涌的新兴经济体也感到阵阵寒意,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正在加大。
商务部预测,明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今年可能有所回落,进口增速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避险:资本外流
根据当前发展形势,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低迷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在主权债务危机隐忧犹存和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情况下,明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仍将持续。
欧洲银行系统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忍耐度,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外需萎缩风险。美国银行业也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增速放缓减少了贷款需求。
欧美紧缩信贷也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回流,与此同时,全球投资风险偏好收缩,这都使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占款在今年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此外,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吸收外资在11月份出现了28个月来的首次负增长。
部分专家认为,明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外部风险是资本流出的风险。一位专家撰写的报告《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1》提示说,未来中国外资撤离的风险将加大,主要区域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分析显示,如果外商投资10%从中国市场撤离,将减少470万劳动力就业,出口减少860亿美元以上,出口增速降低7个百分点以上,使得全国税收总额每年减少1600亿元以上。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报告分析,避险情绪上升会引导全球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要比其他亚洲国家小。
贸易:摩擦增加
贸易保护主义总是与下行的经济相生相伴。有关国际组织报告显示,在G20首尔峰会后的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期间,受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0.6%,比上一报告期(去年6月-去年11月)增长一倍,全球新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多达463起,比上一报告期上升61%。
而我国受贸易保护措施损害比较突出。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遇了全球16个国家发起的60项贸易调查。
尽管今年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减,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商务部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指出,预计明年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此外,贸易摩擦沿价值链攀升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随着世界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明年中国新兴产业或将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有分析指出,中国的整个新能源领域乃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贸易限制措施也开始明显增多。今年1-9月,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印度五国共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8起,占我国遭受调查总数的36%。
专家表示,明年或将掀起新一轮的、更深更广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