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17
据新华社信息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钢铁行业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受国际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经历了十分困难的局面。今年初以来,钢材价格仍然低迷,行业运行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对此,全行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较长时期应对更大困难的准备。”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天津钢铁工业协会首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作出预判。他强调,“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是全行业的中心任务。
去年,我国钢铁工业运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粗钢产量保持增长,但下半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去年,我国生产粗钢6.83亿吨,同比增长8.9%;粗钢日均产量为187.2万吨,比2010年提高15.52万吨。从各月情况看,去年粗钢日均产量自6月份达到199.7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下半年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12月份环比略有上升,但也是全年仅次于11月份的最低水平。
由于市场需求增速回落,而钢铁生产仍保持较快增长,供大于求的矛盾积累,造成去年下半年国内钢铁企业合同不足,钢材价格大幅下挫。同时,钢材结构性矛盾渐趋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2.3%,其中热轧薄板产量大幅增长36.1%,特厚板增长27.2%,冷轧薄板增长22.5%,明显快于其它品种产量增速。此外,据世界钢协统计,去年全球粗钢生产也呈“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全年粗钢产量为15.27亿吨,同比增长6.8%,为历史最高水平,粗钢产能利用率由去年初的83.3%一路下滑到年末的71.7%。
第二,钢企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降。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3.84美元/吨,同比上涨27.02%,以全年累计进口铁矿石6.86亿吨计算,钢铁行业累计增加支出239亿美元。国产铁精矿平均价格上涨15.06%,冶金焦上涨11.36%,炼焦煤上涨17.24%,废钢上涨22.71%。据中钢协统计,国内85家钢铁企业全年平均钢材价格仅同比上涨11.83%,低于铁矿石、废钢和炼焦煤的价格涨幅。
此外,据中钢协统计,受银行借款增加、贷款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去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幅较大,达37.99%,财务费用增加占期间费用增加额的63.39%,负债增幅大于资产增幅,应付账款增幅大于应收账款增幅,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下降。这反映出了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成本上升严重挤压了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若扣除部分企业投资收益、非钢产业利润增加的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钢铁主业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这是近年来从没有过的。
第三,钢材出口量有所增加,进口量小幅减少。去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基本上没有钢坯出口;累计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下降5.2%;累计进口钢坯64万吨,与2010年持平。去年净出口折合粗钢3479万吨,同比增加750万吨,增长27.5%。以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
第四,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提高,应引起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111亿元,同比增长15.5%。在当前钢铁产品已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会进一步加剧钢铁市场的不稳定。
张长富表示,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将十分复杂严峻,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需求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资金紧张、成本上升等突出问题仍在持续加剧,全行业要做好长期应对更大困难的准备。
张长富强调,去年以来,钢铁行业所经历的严峻困难局面,既有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质上成了规模扩张战略,盲目扩张的现象严重,造成产品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给整个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评估和修订企业发展战略,把工作重心切实落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上来。第一,钢企要调整和控制产量。第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促进“保盈利”目标实现。第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