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企业主跑路危机已蔓延至钢贸领域

个别银行压缩贷款 对部分商户只收不贷

发布时间:2012-02-28

据新华社信息

企业主跑路危机已蔓延至钢贸领域。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银监局针对钢贸类贷款开展专题调研并下发风险提示,商业银行随之逐步收紧钢贸类贷款。

“我们现在钢贸贷款基本不做,风险太大。”一位沪上股份制银行高管对媒体表示,受宏观调控影响,近期钢材价格一路下跌,给钢贸企业做贷款“肯定是亏损”,加之钢贸企业主跑路事件增多,风险更大。福建一位钢贸企业老板表示,闽籍企业主现在已受到个别银行“特殊待遇”。

高风险致钢贸贷款难做

公开数据显示,近期国内主要建筑钢材价格全线下跌,华东地区部分钢价每吨跌破4000元大关,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不足3%。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去年中钢协旗下的80家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左右。

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年底,沪上各家银行已经收到银监会关于钢贸贷款的风险提示。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银监局针对钢贸类贷款专门到各家银行调研,并下发钢贸贷款风险提示,警示银行谨慎对待钢贸贷款。

沪上一大银行人士日前表示,该行有专门针对钢贸企业的贷款品种,目前该行对正当的钢贸类贷款仍在继续做,但不符合要求的贷款无法申请通过。也有一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表示,目前该行已经基本停止钢贸贷款业务。受宏观调控影响,钢材价格一路下跌,部分钢贸类企业若贷款经营,摆明了是亏本生意。钢贸贷款风险太大,已经不在正常业务范畴。

该支行行长称,钢贸企业贷款一般是银票贴现,在银行存保证金后,银行开具银票,企业再去贴现,企业融资成本在10%以上。再考虑钢材价格下跌因素,若钢贸企业贷款用于钢贸流通环节,肯定是亏损。关键就是部分钢贸企业将生意视为融资平台,将贴现资金用于民间资金拆借,拆借利率在20%以上。一旦项目发生风险,钢贸企业主跑路的概率很大。

记者日前在对沪上多家票据经纪公司调查后发现,沪上银行对钢贸类企业的承兑行为已经普遍收紧,钢贸企业出票量已大幅减少。

一位沪上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对钢贸类贷款提出风险警示,并不是要银行“一刀切”,而是希望银行能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并警惕业务风险。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钢贸贷款风险高,但仍有部分银行趋之若鹜。上述支行行长就表示,一些中小银行尤其看重钢贸类贷款,业务冲量快,比如开具一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就有5000万保证金存款。

部分钢贸贷款只收不放

近来上海和无锡分别传出钢贸老板跑路事件,商业银行对闽籍钢贸类企业逐渐收紧贷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部分地域的民营担保公司、钢材市场钢贸公司的部分企业已经享受到了银行的“特殊待遇”。

“有两家大银行已经发文,其中一家要求对(闽东籍企业)贷款只收不放。”该人士表示,“另一家则发文要求压缩贷款,压缩指标落实到户。”

按照该人士的说法,在压缩指标方面,银行要求每户压缩1/3,另外1/3采用抵押贷款,剩余1/3沿用担保。

但该人士拒绝透露这两家大银行的名称。该人士还表示:“部分银行在无锡以外的地方已经这样做了(限制贷款)。”闽东籍企业做钢材全国都有,影响很大,同时打击了钢贸和担保两个行业。

但该人士也指出,无锡的情况要稍好些,无锡经信局近日组织召开会议,当地银行和监管部门都表示会支持钢贸类企业正当融资需求,有困难一起渡过。

业内人士表示,在事件处理上比较谨慎。“钢贸是非常好的行业,但被一些不良的企业恶性炒作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