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钢铁业黄金期已过

钢贸商“出奇”或“制胜”

发布时间:2012-03-23

据新华社信息

在钢铁行业利润微薄的背景下,传统的“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贸易方式已经很难盈利,一些钢贸商甚至面临生存困境。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一困境呢?业内专家认为,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创新增值服务以及利用好金融工具来实现。

转变经营模式实现共赢

要想有所突破,钢贸商首先要转变经营模式,上与钢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下与终端用户结合,最终形成三方共赢的理想模式。

近几年,钢厂的确加大了终端直供力度,但毕竟钢厂所能投放的人力有限,大中型钢厂直供比例并不高。与此同时,部分下游企业由于资金问题,与钢厂直接合作受阻,也有部分下游企业所需资源规格较多,同一家钢厂难以满足其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钢贸商与钢厂签订代理协商协议,既能够保证充足资源,又能够定期给下游生产企业供货。

加强创新型增值服务

在转变经营模式的同时,钢贸商也需要加强服务,尤其是创新型增值服务。从日本、韩国等钢铁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工配送服务值得借鉴。

由于终端用户各种加工制造企业,它们在使用各种钢铁产品时往往会有某些特殊要求,而钢厂由于其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很难照顾到全体用户的多样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最终用户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钢铁产品进行若干次再加工,而用户端的再加工并不属于用户的核心价值组成部分,因而常常是成本高效率低,加工配送服务也由此应运而生,而钢贸商非常适合这项业务。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避险

近年来,随着电子盘和期货的发展,钢材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在复杂的形势下,钢贸商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降低风险,最为常见的是套期保值。

因为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大趋势是一致的,而且由于商品期货合约到期时必须进行实物交割,也使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最终具有趋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