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9
据信息资源网
日前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5%,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未来5—10年迎来战略机遇期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该负责人说,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我国目前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到2015年,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该负责人指出,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高端装备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为此,国家将围绕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深海工程装备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创新等,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