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大数据成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到2025年有望撬动万亿元级GDP

发布时间:2016-04-05


据新华社信息

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大数据”已不仅仅“扮演”着“工具”“助推器”等配角,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庞大的新经济产业。据统计,去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已达102亿元,2017年有望达到170亿元。专业机构分析称,10年后“大数据”可撬动万亿元级GDP。

欠发达地区要借大数据“弯道超车”

可能没有人会料到,欠发达省份贵州如今已经成为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大数据产业的先行者,并诞生了我国多个“大数据”之首: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全国首个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

目前,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工商注册企业已达1.7万家。惠普、IBM、高通等200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在黔项目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产业规模总量已超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全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2月25日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在贵州省把大数据产业发展视为摆脱落后路径的同时,缺乏产业基础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也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随着京北云谷大数据管理基地、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建成,大数据已成为张家口的新兴产业。

全国多地竞相发展大数据产业,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汉等地已成大数据创业最活跃的地区。

大数据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业内认为,大数据技术将是未来10年最主要的互联网新技术之一。

为什么大数据创业能火起来?业内人士认为,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大数据创业注入了催化剂。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广泛使用,使数据源大大丰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企业的数据意识越来越强,依靠数据进行精准营销、高效生产的动力大大提升。

据介绍,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链可细分为数据资源型、技术型、应用型三大类。美国科技研究机构Wikibon的数据显示,全球市场上技术型企业占比最高,如IBM、微软等;位于大数据产业链下游的是应用型企业,是推动大数据落地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目前主要覆盖交通、医疗、营销、娱乐等行业。

此外,大数据也为分享经济搭建了技术平台,孕育了创新创业的巨大空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而专业机构认为大数据技术作为未来十年主要的互联网新技术之一,到2025年有望撬动万亿元级GDP。

交易市场已风生水起

专家认为,在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全国多地争相搭建交易平台,交易市场风生水起。

2014年2月份,北京数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70多家企业,共同发起建立“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并筹建起“中关村树海大数据平台”,平台包括电信、餐饮、建筑工程、医疗保险、社交沟通、视频在线、股票基金等数十类数据源,为政府、企业用户提供数据出售、购买服务等。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达2000多家,以互联网公司、科研机构居多,累计交易已达24亿次,交易额7000多万元。

成立于2014年4月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到去年底交易额累计达到6100万元,以大数据引领的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以上,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医疗、金融、企业大数据等30多个品种,其中50%集中在金融领域,10%为交通数据。交易所会员包括中国联通、京东、腾讯、余额宝、华为、中兴等300多家企业。

各地政府、企业也在加紧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去年,武汉先后成立了3家大数据交易平台,陕西省大数据交易所也在西安揭牌成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在积极筹建大数据交易平台。